从标准到产业:4K 超高清如何经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技术淬炼而成
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兴起,这实际上与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的强力支持密切相关。那么,从技术到应用的整个产业链究竟是如何逐步构建起来的?让我们共同深入研究和探讨。
编解码技术揭秘
超高清视频技术实现了分辨率高达4K或8K,同时具备高帧率等五维信息体系,这标志着视频技术领域的一大飞跃。在此技术进步过程中,编解码技术扮演了核心角色,它负责对电视台节目进行编码处理,并将其压缩至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以便通过网络进行高效传输。以电视台播放的内容为例,原本庞大的数据量在经过编码与解码的压缩之后,便能够轻松地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千家万户。
高效编码极为关键,这对于电视节目能否真实呈现至关重要。一旦编码质量不高,画面可能会出现卡顿、模糊等问题,这会极大地影响观众的观看感受。就像我们在观看视频时,若遇到画面不流畅,心情也会变得不愉快。因此,高效的编码能够确保大家能够顺畅地观看节目。
曾经的产业困境
我国在视频编解码技术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长期以来,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外国手中,导致我国相关产业处于被动地位。以2000年为例,那时电视和机顶盒中的关键芯片算法几乎完全受制于外国,我们只能负责基础的组装工作。这种状况使得我国相关产业的利润空间变得极为狭小,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我国厂商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常常依赖国外技术,而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相对不足。这些国外企业掌握了核心的技术,进而可以随意调整价格。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相关产业的成本不断攀升高清解码器,对超高清视频产业的进步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标准新篇章开启
年底之际,原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公布了一项文件,正式宣布成立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化工作组。高文被任命为组长,这一任命意味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技术标准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该工作组集结了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为后续的研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众人同心协力,持续努力,历经种种挑战,促进了技术研究的进步。这样的行动体现了我国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编码技术上的坚定意志,使我国产业不再完全依赖外部技术支持,为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期待。
科研攻关成果
自2008年以来,互联网视频的数据量迅速膨胀,这对编码效率与压缩比提出了新的难题。在北京大学以及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协作中,依托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经过十余年的科研攻坚,他们成功研制出一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体系。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持续奋斗,夜以继日地探索新的算法与科技。
2019年,我国发布了一项全新的编码规范,专为8K超高清视频设计。此举标志着全球视频编码技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创新举措使我国在超高清视频技术领域领先全球,并且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技术落地芯片
项目在推动编解码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从标准到产业:4K 超高清如何经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技术淬炼而成,其创新成果也成功转化为芯片产品。2019年,海思公司全球首次推出了符合AVS3标准的8K-120帧率超高清解码芯片,这一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编解码芯片产业的升级。该芯片的问世,为超高清视频的播放提供了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这种芯片使得电视等终端设备能够更出色地展示超高清画质,从而大大增强了消费者的视觉享受。此外,它还让我国在超高清视频产业的终端设备制造领域拥有了更强大的竞争力,并引领了全球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链广泛应用
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奋斗,高文及其团队成功构筑了一条完整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链,该产业链包括从技术规范到芯片生产,再到系统应用的各个环节。这条产业链已经在广播电视、终端生产、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当我们观看电视节目时,能够欣赏到更加清晰的画面;在网上浏览视频时,也能体验到更加优质的图像效果。
丁文华院士指出,我国数字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超高清技术和5G技术的携手并进。这种技术的协同发展,不仅将为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还创造了众多的发展机遇,进而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了便捷与高效。
大家都在讨论,当超高清技术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究竟会在哪个行业率先带来明显的进步?您可以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