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选了4K画质,可播放出来的效果却比不上1080P原盘的清晰度,这让我挺不高兴的,难道我成了所谓的「正版受害者」了吗?
画质清晰度的奥秘
画面清晰度并不仅仅由分辨率来决定,比如在大型设备上,即便分辨率不高,像素点也会显得突出,这会让画面看起来不够清晰。除了分辨率,视频的编码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拿1080P的原始素材和某些流媒体的4K内容相比,前者的码率可能比后者高上数十倍,这样就能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细腻。这就像在同样大小的画布上,使用的颜料越多,画作就会越精细。
我们普遍觉得分辨率越高,画面就会越清晰,但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学问。以视频分辨率为例,480P和1080P之间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从这个角度看,视频的质量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不能只看分辨率这一个指标。
码率对视频质量的影响
视频的码率若提升,画质自然更上一层楼。所谓的码率,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一旦码率增加,传输的数据量便随之增多,画面中的细节也会变得更加精致。这和摄影的原理颇为相似,像素越高的照片,观感上越清晰。但流媒体平台在采用高码率时,往往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带宽资源,而这笔费用并不便宜。
B站提供的“1080P高码率”功能并非所有视频都能支持,而且这一待遇仅限于大会员用户。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码率视频的播放确实有所限制。对于这个平台来说,并非所有视频都适合采用高码率播放,这的确让人感到有些矛盾。
常见视频编解码格式
播放视频时,手机获取到的信息是以压缩形式存在的「压缩包」,必须通过解码器来展开压缩,才能实现正常的观看体验。目前,MPEG-2 和 H.264 是使用较为广泛的解码格式,特别是在流媒体平台上,H.264 格式尤为常见。这种格式在压缩视频数据方面表现出色,即便是在带宽受限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视频的流畅播放。
H.264标准存在一些问题,它是在2003年问世的。如今,随着对视频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标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在处理4K分辨率时,它的处理能力显得特别吃力,效率也不够理想。因此,人们急需一种新的编解码格式。
新一代编码格式 H.265
2013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H.265编码标准,也称作高效视频编码。这项技术可以在画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相比H.264编码减少一半的带宽需求,或者在带宽相同的情况下,提升画质表现。这对于流媒体服务提供商和广大用户而言,无疑是一则好消息。平台方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而用户则可以体验到更高质量的视觉享受。
H.265技术的推出,让高清视频的传输和播放变得更为方便。不过,它也面临了一些困难,比如设备兼容性的难题。一些较旧的设备可能不支持H.265的解码功能,这无疑对它的普及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VP9 编码格式的尴尬处境
2012年推出的VP9编码技术是开放的,众多浏览器厂商,如Chrome和Edge,都给予了其认可。在编码效率上,VP9的表现相当不错,能够有效提升视频画质。不过,谷歌对VP9的控制力相对较强,这使得其他内容提供商普遍保持着谨慎的观望态度。
这些厂商对谷歌未来的策略持担忧态度,所以并没有积极去追随。因此,VP9的普及率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推广工作也显得相当困难。
B站的 AV1 解码尝试
近期,B站在播放器中加入了AV1解码技术,这使用户可以在桌面端自主选择更高效的AV1格式进行观看。AV1编码技术以其高效率著称,即便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展现出更佳的画面质量。这一举措体现了B站的勇于尝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B站此举是首个启动的,有望推动AV1编码格式的广泛应用。不过,在推进过程中,或许会遇到版权纠纷、平台兼容性等挑战。总体来说,这对视频行业和用户来说,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大家对未来的编码方式有何见解?哪一种编码方式有可能成为行业主流?欢迎点赞、转发,同时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热烈讨论。